骑鹅旅行网

您现在的位置是:网站首页>骑鹅旅行

骑鹅旅行

世界首位徒步环球旅行者就连希特勒听闻后也惊叹不已

骑鹅旅行是累人还是累鹅2024-03-28骑鹅旅行长春中国旅行社

世界首位徒步环球旅行者就连希特勒听闻后也惊叹不已

路过世界的旅行家,上海南汇人,生于浙江湖州。曾在南洋高等商业学校书,后在南京开西餐馆。10年春,他从报上获悉8名青年组织“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”,乃征得父母同意,关掉餐馆,赴杭州赶上步行团。不到半年抵达越南西贡后,同行者或因难耐其苦,或因患病,相继打道回府。

   潘德明决定独自走下去,而且索性走出亚洲。次年元旦,他重上征程。他从东南亚入印度次大陆,经中东,入非洲的埃及,再北渡地中海,循巴尔干半岛转中欧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,经英国横渡大西洋赴美国及中美洲,最后跨太平洋,至新西兰和澳大利亚。途经越南、柬埔寨、暹罗泰国,过马来西亚、新加坡,乘船过马六甲海峡,到印度、伊朗、伊拉克、叙利亚、埃及、希腊等国家,再跨英吉利海峡到英国,乘五万吨巨轮-“欧罗巴”号邮轮到美国。

   在美国游历一年后,经加拿大、古巴、巴拿马、斐济、新西兰、澳大利亚、印度尼西亚、缅甸,于19年6月回到祖国云南。潘德明在云南停留了相当长的时间,然后入湖南沿长江顺流而下,过湖北、江西、安徽、江苏,于19年7月返回上海。至此潘德明历尽千辛万苦,延续七载,行程数万里,经过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环球旅行正式结束。未成行的青藏探险就在他回到上海的第二天,七七事变爆发。在日益险恶的环境中,潘德明试探险青藏高原和其他的旅行计划均未能实现。他把筹集的10万美元捐献给了抗日事业。潘德明后来定居上海,曾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工作。19年后,一直处于失业状态,靠熨烫衣服和宫灯养家糊口。新中国成立后曾在昆明益兴汽车材料行工作。19年10月18日,听到倒台的消息,大喜过望,因多喝了几杯酒突发心肌梗而辞世,终年岁。与诸多名人的会面潘德明持“雪耻”、“以谋世界上之容光”的信念,历时7年,行程数万里,行经亚、非、欧、美、澳五大洲40多国家和地区。7年的世界之行,其艰难困苦的程度是可以想象的:酷暑严寒、水土不服、疲劳过度、经济拮据,更加上还有来自自然和人为的各种各样的危险。但另一方面,潘德明也得到了周游世界的巨大收获;他得以饱览了沿途各国的奇情胜景,受到了各国人民,尤其是海外华侨的热烈欢迎,并且还获得了许多国家名人政要的礼遇。其中包括印度圣雄甘地以及后来的总理尼赫鲁、诗哲泰戈尔、美国总统罗斯福、“土耳其之父”凯末尔将军、瑞典大探险家斯文赫定、新加坡巨商胡文虎,还有英国首相、希腊首相、法国总统、瑞士总统、挪威国王、保加利亚国王、澳大利亚总理等许许多多人,他们亲自接见,或予勉励,或给题词,或赠财礼。他在到达奥林匹亚时,从报上看到,中国正式宣布不派运动员参加19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十届奥运会,原因是“没钱”。他愤慨万分,特在建于公元前四世纪的古运动场遗址旁的石柱上,用中文和英文在一张纸上写下了几个大字:“中国人潘德明步行到此”。回到雅典,希腊首相维尼齐罗斯盛情接见了他,并非常庄重地说:“我从你身上,看到了东方古国的觉醒和力量!”

   19年7月27日,潘德明由中华民国驻法大使顾维钧介绍给正在法国治病的张学良。当时,张学良深居简出,不轻易露面。但一接到顾维钧的电话,他立刻表示“很想见见”潘德明。张学良对潘德明说:“潘先生,旅途三年,艰苦卓绝,汉卿敬佩之至。”并在《成都国际旅行社》上挥笔题下了“壮游”二字。就连一向鼓吹意志力的狂人希特勒听闻此事后也惊叹不已,甚至还用其拙劣的技为潘德明了一幅小像。废纸堆中发现潘德明事迹直到19年,在上海少儿出版社工作的体育编辑季一德,在上海召开的一次体育工作会议上,偶然得到了潘德明只身环游世界的线索。经过多次奔波与反复查询,季一德终于在上海永嘉路派出所清理的即将销毁的废纸堆里,发现了潘德明的出国护照、签证、船票、书信及名人题词等。除此以外,还有潘德明环游过程中始终随身携带的一本4公斤重的《路过世界的旅行家》,记有1200个团体以及印度甘地、尼赫鲁、泰戈尔等当时大名鼎鼎的世界名人的题词和签名,以及1枚各国邮戳、印章等。19年7月,季一德将发掘整理的史料编写成章回体报告异域万里行-路过世界的旅行家潘德明只身环游世界闻见记,在《路过世界的旅行家》连载21回,终于使这一尘封了近半个世纪的壮举重见天日,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。人类历史上,首次完成环绕地球一周的,当推16世纪的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的船队。但路过世界的旅行家个以自己体力完成环球旅行的人,则是中国的潘德明。他在世界上开辟了徒步环球旅行、探险的先河。为了纪念这位英雄,中国自行车旅游者协金的项就称为”潘德明骑游”。近些年来,受潘德明精神感召,中国出现了许多徒步行走、挑战自我的勇敢者。你还知道徒步环球旅行者事情吗?欢迎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请点赞、、分享!你有什么观点和想法,欢迎在下面踊跃留言和大家一起讨论。